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745|回復: 2

讓子彈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2-24 11:28: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姜文曾把電影比作酒。太陽照常升起可能是度數更高的酒,不是一般超市裡能買到的...讓子彈飛是更容易入口的酒,但姜文依然保持了這個酒的獨特性,不是礦泉水,不是可樂,不是牛奶。

我還是比較喜歡那瓶度數更高的酒,那可能是最好的十部華人電影之一。至於這顆子彈,過多的商業元素使它失去了姜文原有的節奏,他戲耍的很過癮,但畢竟還是飛的快了些。


得讓子彈飛一會兒啊~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10-12-24 11:30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10-12-25 20:20:17 | 顯示全部樓層
借用現在大陸最火的用語,這個影評太給力了!

:159:

據說中國官方發現錯放此片過關,現在開始打壓了~

下有爆雷。


------



其實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在結構上是極為精巧的,首尾之間幾乎是嚴絲合縫的呼應。

開頭是什麼?是一群駿馬拉動的火車,奇詭的是這個火車也有蒸汽,再仔細一看這個蒸汽居然是中國特色的火鍋冒出來的,這個火車上載的是代表腐敗同欺騙的馬縣長同他的唐師爺,伴隨的音樂是送別。

結尾是什麼?仍舊是一群駿馬拉動的火車,只不過火車上的人換成了俄城革命勝利後張牧之的手下了,伴隨的音樂還是送別。

那這個駿馬拉動的火車象徵著是什麼?火車本來是現代工業化的象徵,驅動力應該是蒸汽機或內燃機,但現在卻變成了用原始的馬來拉動。當然我們知道在中國這種荒誕的事情確實曾經發生過,但即便那個時代的中國蒸汽機車的火車也完全存在,而且更普遍(用馬拉火車在軌道上跑,這在現實中操作性都很難)。那姜文為什麼在電影中用特意把這一幕放大強調呢?其用意顯然就是寓意中國有許多東西,外在的形式是新的,但內在的驅動力卻仍舊是舊的。

而一頭一尾的寓意還有區別。在開頭是寓意舊中國,雖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國,但內在的驅動仍舊是滿清遺留的那一套。而結尾的寓意是雖然革命勝利了,建立了社會主義,但最後驅動力卻仍舊是舊的資本主義的一套東西。

張牧之代表不為錢不為女人,只為公平的比較理想主義,而且深通鬥爭策略的鐵腕革命者(為了革命成功,借用了多少還算無辜的黃四郎的替身的人頭)。

那結尾他手下的老三等為什麼要離開他呢?而只留下張牧之落寞孤單的身影呢?電影中說得很清楚,因為跟著張牧之不輕鬆。而當張牧之的手下登上馬拉動的火車的時候,實際上意味著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循環,張牧之的手下實際上又變成了新一代的馬縣長之類的腐敗角色。

結尾為什麼要反覆強調,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呢?浦東代表上海,這只能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的事情了。在二十年代,浦東絕對不可能同上海搞混的,所以這裡浦東實際上是代表鄧的路線,也就是指鄧背離了毛的路線了,選擇了一條更輕鬆的路線。這條路線,仍舊是馬拉動火車,形式上說是社會主義的,但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的。而片子非常醒目的一句話“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應該是暗諷鄧說的“改革的步子應該再大一點”。

另外片中有一段很突兀的情節,就是一個明明三十多的男人偏偏楞說是馬縣長八歲多的兒子,而且說得振振有詞,這應該也是有所指的。真正的用意應該是諷刺明明實行的是已經有幾百年歷史的舊的資本主義制度,卻硬要宣傳是什麼新的改革創舉,硬要說成是新生的制度。

另外片中的花姐應該是象徵人民或小資產階級,一開始被革命所鼓動,主動要加入麻匪(馬列主義的匪),但最後卻還是選擇了輕鬆的道路,同老三(第三代?)一起登上了馬拉動的火車,朝浦東(資本主義)而去。

另外片中葛優扮演的師爺說他本來要去康城,但後來碰上了張牧之,所以改去鵝城。但其實康城就是鵝城,康城代表是最終目標(Communism)共產主義,鵝城代表現實,充滿污穢、血腥、欺騙、投機,要經歷種種困難加以克服的社會主義革命(就象第一個社會主義革命的俄羅斯一樣)。

兩顆地雷,第一顆地雷是推翻帝制,建立資本主義共同國的辛亥革命,第二顆地雷則是象徵社會主義革命。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10-12-25 20:25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現金 +2 收起 理由
sunnyyu0401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10-12-25 22:28:38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我今天才看過 我覺得很不錯看
真的可歸類到 動作喜劇  

沒想到原來背後還有這層含意喔!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3-28 2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