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852|回復: 1

淺論何謂在德國獨立自主地研究學習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3-5 13:39: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舊文新貼

------

截至目前為止(2006年底)我對德國大學所謂獨立自主的學習的理解是:自己研究是一回事,修課是一回事,考試是一回事,畢業又是一回事。修課不保證你能學到東西,能不能學到東西首先得看你有沒有自己的研究計畫。你必須按照自己的研究計畫選課修課,否則必然陷入無所適從的困境。

德國大學不像台灣的大學,按照學年學期將系方及校方認為學生該修的課程安排妥當,學生只要照表操課、按時考試,通常能夠學到該學科的畢業生應該知道的東西,畢業也不是太大的問題。但這種安排的問題在於,它扼殺了學生對該學科的性質、如何研究該學科、甚至超越該學科的問題的獨立思考與想像力。德國大學的作法則是(以柏林洪堡大學哲學系的Magister學程為例,其他學校與學系若有不同作法,歡迎提出參考),除了對最基本的課程(哲學導論和邏輯)和對基本領域(理論哲學、實踐哲學等)該修多少學時做出規定外,不加任何限制。這亦可由德國大學與台灣的大學在所謂必修、必選、選修等概念的不同之處表現出來。

通常我們在台灣各大學所熟悉的必修與必選有其明確與特定的課程與之相應,但在洪堡哲學系,所謂的必修課與必選課僅代表結束一個研究階段所需的最少學時,而其中的必修課則代表這所需最少學時中需要成績證明的部份(一般稱之為Schein)。請注意,理論上這確實意謂著,學生有沒有修那所謂的必選課純為自由心證之事,而實際上絕大部份情況也確實如此。至於所謂的選修課,在台灣是畢業所需最少學分扣除必修課與必選課後所剩,可由學生自行決定的部份;在洪堡哲學系則是,為了怕你修太多課而設的最多修課學時,扣除最少修課學時之後,你還可以修的課。當然,若達到最少學時,你完全可以不修選修課。

這樣的研究規定充分賦予學生獨立研究的空間,甚至可以這麼說,它強迫學生獨立自主研究學習。沒有統一課表可參考,沒有同班同學可依賴,相對寬鬆的考試時間,你必須按照自己的研究計畫選課修課。甚至很有可能沒有與你的研究計畫相應的課程,因為教授們也不是按照一套既定的授課計畫教學。教授們也都有自己的研究計畫,他們通常是為了自己的研究計畫的需要,而非學生研究或學習的需要而開課。這保證了大學的學術獨立自由與研究創新的能力,亦符合柏林洪堡大學的創校宗旨----研究與教學合一(嚴格來說應該是教學符合研究的需要)。

教授與學生都以自己的研究計畫為核心,在大學裡找尋適當的機會與資源,研究、討論或發表。表面上看起來,大學裡的成員各自的活動毫不相干(最神秘的要屬大學的行政人員,但此處不能多提),但似乎又按照一種預定的和諧(prästabilierte Harmonie)並行不悖、相輔相成。如上所言,這既保障了大學成員的學術獨立與自由,更促進了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只不過這美好的願景的前提是,個人要有承擔自由的勇氣與能力,否則既不能從中獲益,亦將給自己帶來無法承受的壓力。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08-3-6 18:58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6現金 +27 短評 +11 收起 理由
Voodoochile + 1 贊一個!
fremdemax + 2 + 1 我很贊同(神秘的行政我有點感覺但說不出@@) ...
zia + 2 感謝分享
Alysialin + 1 精品文章
wang.hurh + 10 + 1 來補加分!
Charlotte + 1 感謝分享
kido183 + 2 感謝分享
yzk + 2 感謝分享
philing + 2 精品文章
Jane + 1 感謝分享
kati + 1 感謝分享
marspooh + 1 精品文章
npeng21 + 1 感謝分享
renemcc + 5 感謝分享
lumix + 2 + 1 已拜讀,功力依舊
ccs19782003 + 1 精品文章(還是沒分~)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8-3-5 17:48:16 | 顯示全部樓層
外國學生有些外國學生的特殊處境,特別是屬於“實驗室“的那一類科系類別。
對於德國人來說,開放招募外國學生,某一種程度像是實驗室高級外勞,
這個生態結構會有一個透明罩,讓外國學生的能動性被劃在某個範圍。

另外就是,本身的語言能力以及對於德國學術圈的熟悉程度
這個都會影響是否有機會能夠獨立研究的可能性
我有德國同學,一心想要去巴西雨林做研究
偏偏教授的計畫已經結束了
他還是要去
就到處鑽,最後找到了一個巴西籍博士,透過他的幫助加上不知道去哪裡找到一些贊助,就跑去巴西做研究了
這個同學,爸爸德國人媽媽智利人,在美國念大學,所以德文西班牙文是母語,英文當然沒問題
東鑽西鑽的能力就強很多

再來的一個心得是
對於“獨立研究“的內心趨力有多旺盛?
很多人,寧願選擇一個既有的計畫跟著做,然後拿到學位(當然有些是某些圈子的生態或是現實)
我的同學中,幾乎沒有應屆畢業的,都是揮霍過人生去尋找人生的意義。
上述的那個德國人,美國大學畢業之後,去墨西哥旅行了七個月,去體驗人生,之後才決定回德國念碩士

這些追尋人生要幹嘛、唸書要幹嘛的過程,是個普遍的現象,沒有人會認為那個是浪費生命
特別是後來會繼續唸書的德國人,在這樣的過程中走過來
大抵都是有一定的獨立研究趨力的人
教授與教授之間,如同一馬說的,相互獨立卻也密切合作
我的學程更是一種詭異的獨立
你只有修滿90學分,就可以去搞Projekt 和 Master Arbeit
至於你的90學分上啥?是有參考的課程,16種小分類,上百種課(基本上就是TUM的課隨你念)
但是你也可以自己組,反正自己講的出來理由,系主任簽名就算數
第一年同學之間都在抱怨這樣的課程規劃很不負責
但是前陣子負責的其中一位教授提出想要修改課程讓某些科系的人比較好銜接
結果同學們群起圍剿,認為傷害了這個課程的多樣性與可能性
罵的火力最強的同學本身也很神奇
他已經念完TUM的建築Diplom,本來主攻再生能源,因為生質能源作物的問題很多
現在跑去跟農業政策的教授混

有時想想,在台灣的環境中養成,想要養成有獨立研究的趨力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奇怪,這兩天的感慨特別多....:sL264nv:

評分

參與人數 7現金 +35 短評 +3 收起 理由
zia + 2 感謝分享
Charlotte + 10 + 1 來補分!!寫得太好了!
wang.hurh + 10 + 1 來補加分!
immanuel + 3 好不容易生出來的3分都給你了
arthurlee + 1 我很贊同
mmarta + 8 這篇倒是讓我蠻感動的
yzk + 2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3-28 1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