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2698|回復: 112

《蘇菲的世界》網路讀書會 1- 先蘇時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2-24 11: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讀書會之前的前言

為了輕鬆起見,我建議先以一個月看一章為原則。當然,這樣的進度非常緩慢,恐怕三年都討論不完這本書。所以若當一章討論差不多了,所有參與者都可在不影響各自學業的情況下馬上進入下一章的討論的話,我們自然可再加快讀書會的進度。反正我們人數不多,節奏可以自己調整。

不過,個人想要強調一下,參加讀書會討論之前,一定要先看過一遍文本,否則的話就跟旁觀者沒什麼差別,而那就失去組織讀書會的意義了。更何況唯有這樣,自己才會真的有收穫。8

[ 本文最後由 renemcc 於 2007-9-1 15:09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6-12-29 12:34: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開場前的閒聊

文學作品的閱讀方式往往不同於教科書,因為一位厲害的作者會將很多訊息濃縮進短短的文句脈落中,而讀者有時需要自己去推敲一下其用字遣辭,才能更加感受到其內容的豐富、用字的技巧、佈局的巧妙、激發的聯想等等東西。從某種角度來說,哲學作品也是要如此去閱讀,只不過它更加強調嚴謹論證的過程,用語更加的抽象。《蘇菲的世界》是一部文學作品,儘管它同時也是在談哲學,但是我們首先可以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它,看它如何引導我們去唸哲學。其次,我們也可龐雜地閒聊一些閱讀這本書時的各式想法,補充一些額外的資訊,以增加對這個文本的親近度。所以,就讓我先來閒聊一下吧!

我手上的紙本版本是1999年由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出的第4版的德譯本,其則是再版自Carl Hanser Verlag 1993年的初版譯本。經比對immanuel提供的pdf檔,除了版權頁之前(含)的部分,兩者的編排方式與頁碼完全一模一樣。(按:我這裡不是在做版本比較,只是為了確認大家在討論時,我不會翻錯頁而已。)

dtv這個平裝版本的書封面尾處有附上幾句簡短的書評,稱此乃是一本宛如偵探小說的哲學史、讓人愉快地去(沉)思、一本可讓人一讀再讀的書。這些評語都蠻符合我多年前閱讀中譯本時的印象;該中譯本是根據英譯本翻譯的,而英譯本則是從挪威文翻譯過來。當時我看的是繁體字版,不過它跟immanuel所提供的、後來由中國出版的簡體字版本是同一個譯者,儘管我現在手中沒有繁體字版,沒有辦法比對兩者的差別,但可合理推測其翻譯內容上應該沒什麼太大的變動。目前可確定的是,簡體版中譯本缺少德譯本第5頁處所摘引的四行歌德詩句,如下:

Wer nicht von dreitausend Jahren
Sich weiß Rechenschaft zu geben,
Bleib im Dunkeln unerfahren,
Mag von Tag zu Tage leben.
(不識三千年者,僅是渾噩度日。)

此乃出自於歌德的詩集West-östlicherDivan,後者共分12篇,而所引詩句則屬於Rendsch Nameh, Buch des Unmuts」此篇中題名為Und wer franzet oder britet這首詩。我不知道「Rendsch Nameh」是什麼語言?或許有哪個知道的人可以幫忙跟大家解說一下。

我們閱讀的德譯本是由挪威文直接翻譯過來的,原書名則叫做Sofies verden。由此,我們還可以推知挪威文的專有名詞所有格表示方式也跟德文一樣,後面加個「s」就好。至於挪威語「verden」跟德語「Welt」兩者在發音上也有點類似處,這也可略微看出挪威文跟德文之間的語族關係。事實上,挪威語跟德語本來就都隸屬於日爾曼語系,所以有類似關係當然是正常的。不過如果有人有學過挪威語的話,歡迎來補充一下這兩種語言之間的異同處,讓大家增廣見聞一下。

[ 本帖最後由 Sprache 於 2007-1-3 19:08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2參與度 +12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2 原創內容
gustavko + 10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2 11:44:3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歌德的詩句

佩服Sprache引經據典,雄辯濤濤的Sprache;我只能在一旁觀看
補充一下,關於第5頁歌德的詩句,將會出現在兩個文化圈(Zwei KulturKreise)那一章,見第196頁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2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2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1-2 13:47:15 | 顯示全部樓層
歡迎Zusehn!
只能旁觀的應該是我才對吧!
原帖由 Zusehn 於 2007-1-2 11:44 發表
補充一下,關於第5頁歌德的詩句,將會出現在兩個文化圈(Zwei KulturKreise)那一章,見第196頁

果然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樓主| 發表於 2007-1-5 00:47:4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章雖然是個簡單的開場白,看似沒有談什麼,但是個人認為它其實在這短短的10頁裡(德文版)已經巧妙地暗示了整個故事的架構。作者在本章倒數第二段交代了這本小說裡的三條軸線,亦即Sophie在這天下午短短幾個小時裡遭遇到三個謎團:(1)是誰將兩封白色信放入她的信箱裡的?(2)信裡面提到的那兩個困難的問題;(3)Hilde是誰?為什麼Sophie會收到一張給Hilde的生日卡?而作者也在最後一段中暗示了這三個謎團是連在一起。S.16: “Sie war sich sicher, daß diese drei Rätsel irgendwie zusammenhängen mußten, denn bisher hatte sie ein ganz normales Leben geführt.“)這三個謎團就是三條交織進行軸線,其將會在後面的章節裡彼此穿插呈現,一個帶出另一個來。就算沒看過這本書,看到最後那句話,也可以猜到九成九是如此。

故事開始的第一章,其標題為「伊甸園」(Der Garten Eden)。伊甸園是《聖經》創世紀故事中給亞當與夏娃居住的樂土。為什麼要這邊也會提到伊甸園呢?或許有人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因為在第13頁的地方,作者就有交代,說每次當Sophie聽到《聖經》創世紀故事裡的伊甸園,就會想到那個可讓她藏身的小洞穴。但是,這樣的解釋太簡單了吧!雖然簡單並不一定就不好,但是一本小說的第一章通常不會就那麼簡單的。讓我們想想看,如果你想要寫一本小說,你為了要將心中預想的故事結構鋪陳出來,肯定會慎重地思考故事要如何開始,偷偷放下一些線索、伏筆。因此,我猜作者以此為本章之標題,應該是有其他更深一層的用意才對。那麼它會是什麼呢?

[ 本帖最後由 Sprache 於 2007-1-5 11:24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2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2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1-5 01: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題外話:

immanuel的圖像怎麼換了Heidegger的頭像照片哩?

P.S.: 那我也來附上一張胡亂翻拍的照片,共襄盛舉。

[ 本帖最後由 Sprache 於 2007-1-5 19:14 編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10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10 好大的Heidegger!!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5 04:32:10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問題

機器人問題 : 人腦 = 電腦 ?

世界的問題 : 萬物的運作是什麼力量造成 ? 世界從何而來 ?

人名的問題 : 名或專名與實體

人的(定義)問題 : 人是什麼 ?



看完這一章後..... 我從頭到尾雞皮疙瘩....  因為情節近似鬼片.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2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2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1-5 10:49:3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bugubear 於 2007-1-5 04:32 發表

看完這一章後..... 我從頭到尾雞皮疙瘩....  因為情節近似鬼片.

可否說明一下,何以「情節近似鬼片」?
發表於 2007-1-5 19:42:36 | 顯示全部樓層
對象sofia, 一個小女孩,  一個尚未流於世俗理規,  對一切萬物的存在好奇但還處於蒙懂階段,,,
我想這是作者為何以她為主角切入對生命的探討的原因.....
作者用虛擬假設的方式, 來起頭, 呈述生命的存在  ...... 試圖引導想像空間

以三封信為媒介,  提出的兩個問題,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和一個媒介.給席德的生日卡

_ .. 從呼吸到感知一個人的生命, 而在生命尚未開始前 "我"的這個個體在哪?  而這個"我"為何來到這個世上?  這之間產生的疑惑和矛盾,  已經突破了她之前的認知, 使得她怯弱.   而另一個自我, 躲在後院小洞裡打開信閱讀的sofia, 她其實是想解開這個迷的,   這種矛盾衝突讓sofia感到害怕...
_ ..和一個媒介引導, 給席德的生日卡,  為什麼是席德?  席德是誰?  跟那兩封信有關嗎? 去了會有什麼事發生?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2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2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5 21:11:3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bugubear 於 2007-1-5 04:32 發表
因為情節近似鬼片.  


鬼片?! 是因為神祕信件的出現嗎?
我倒是覺得很神學.....
在伊甸園中的亞當和夏娃,不必也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
直到吃了善惡知識樹的果子之後才引發了後續的故事....
神學和哲學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2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2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1-5 22:34:57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對作者這裡提到伊甸園的看法,也與Charlotte及immanuel類同。
 樓主| 發表於 2007-1-6 14:36:22 | 顯示全部樓層
哦!這樣就有金牌可拿,不錯喔!<br />
<br />
那麼大家要多多踴躍發言,也來拿金牌喔!<img src="images/smilies/lol.gif" smilieid="12" border="0" alt="" />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07-8-25 06:59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7-1-6 23:52:04 | 顯示全部樓層
《舊約聖經》裡,上帝將亞當安置在伊甸園裡,命令他看守這個園子。除了各種果樹之外,伊甸園正中央還有兩顆特別的樹&#8213;&#8213;智慧之樹與生命之樹。若人吃了智慧之樹的果實,則能分辨真假善惡;吃了生命之樹的果實則會永生不死。亞當的妻子夏娃受蛇誘惑而摘下智慧樹的果實,並跟亞當一起分食,於是兩個人都因而開了智慧之眼,知道了善惡,也有了羞恥心。上帝擔心這兩個人接著會去吃生命樹的果實,遂將其趕出伊甸園,令其須在外辛勤工作方能維生。

《蘇菲的世界》提到伊甸園時,雖然表面上指的是Sophie家院子裡一個有如庇護所般的洞穴,實則也暗示了:一旦人開始從事哲學思考、試圖去認識真理,則其也就離開了蒙昧無知的精神伊甸園。換言之,哲學(Philosophie)作為一種追求智慧的活動,必須勇於脫離安逸無知的狀態。這時我們可能會再聯想到柏拉圖在其《對話錄國家篇裡所使用的有名的「洞穴之喻」(Hoehlengleichnis)。在那裡,柏拉圖形容不識真理的人有如被囚禁於洞穴中,其習於昏暗的環境,並且誤以為火光將玩偶映在牆壁上的投影才是最真實的東西;如果他想要認識被那些玩偶所模仿的、真正真實的東西,唯有跑到洞穴之外,在刺眼的陽光下去觀看。而這種認識真理的過程一開始是很痛苦的,因為眼睛無法適應如此強烈的陽光,所以很多人不願意這麼做,寧願繼續躲在洞穴裡。(沒聽過這個寓言的話也沒關係,因為作者在後面還會提到。)所以,這裡可看出作者似乎有意無意間將伊甸園與洞穴之&#21929;都偷偷夾帶進來,想隱約告訴讀者:哲學是如何開始的?

[ 本帖最後由 Sprache 於 2007-1-7 07:46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2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2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1-7 00:13:20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手上有,是Zusehn的兄弟施捨的,印象裡好像還有中文字幕,不過不知被我塞到哪裡了,得找看看。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07-8-25 07:00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7-1-7 08:02:07 | 顯示全部樓層
嗯!作者對於Sophie的洞穴的描述,要拿來跟Platon的洞穴作類比,其實並不完全吻合。所以怎麼聯想都沒關係,甚至不做聯想都可以。相較之下,伊甸園的類比就清楚多了。因為這裡比較容易透過「標題的設定」這種事情來推測出作者的意圖。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07-8-25 07:00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2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2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1-7 11:41:59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手Zusehn上路請教四個問題:
1. 高級會員Sprache(現已升級為金牌會員)居然稱讚我是行家;我現在可還是赤身露體的新手上路!只能靠著多請教大家問題來升級。首先請教immanuel如何可以隨心所欲地變身?
2. 我的書裏的蘇菲是Sofie(和immanuel一樣),為何Sprache都用Sophie,而celine用Sofia呢?請問你們有不同的版本嗎?
3. 我的德語程度不太高,讀不太懂歌德的詩.Sprache只把
  Wer nicht von dreitausend Jahren
  Sich wei&szlig; Rechenschaft zu geben,
  Bleib im Dunkeln unerfahren,
  Mag von Tag zu Tage leben.
簡單地中譯為:
不識三千年者,僅是渾噩度日。
我還有一些不瞭解的地方。請問:(1) 主句的動詞為什麼用bleib而不是bleibt?(2) 渾噩為什麼是im Dunkeln而不是im Dunkel?(3) Mag von Tag zu Tage leben裏的第一個Tag不加e,第二個Tag卻加e,為什麼?(4) 中文要如何翻譯 'Mag von Tag zu Tage leben'?
4. Sprache引用本章最後一句話說的好:
這三個謎團就是三條交織進行的軸線,其將會在後面的章節裡彼此穿插呈現,一個帶出另一個來。
請問在第二個謎團((2)信裡面提到的那兩個困難的問題)裏的兩個問題(Wer bist Du?與Woher kommt die Welt?)之間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2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2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1-7 13:29:5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Zusehn 於 2007-1-7 11:41 發表
新手Zusehn上路請教四個問題:
1. 高級會員Sprache(現已升級為金牌會員)居然稱讚我是行家;我現在可還是赤身露體的新手上路!只能靠著多請教大家問題來升級。首先請教immanuel如何可以隨心所欲地變身?

你還敢說不是行家?一問出問題就要把人給問倒。第一個問題雖指名叫immanuel來回答,若其他人知道答案的話,也可幫忙回答。不過,Zusehn也可點選網站頂端有個「虛擬形象」的地方去買衣服來穿,使用方法參見「虛擬形象使用須知」一文。

2. 我的書裏的蘇菲是Sofie(和immanuel一樣),為何Sprache都用Sophie,而celine用Sofia呢?請問你們有不同的版本嗎?

我跟你的版本沒有不同,是我寫的時候頭昏腦脹......


3. 我的德語程度不太高,讀不太懂歌德的詩.Sprache只把

  Wer nicht von dreitausend Jahren
  Sich wei&#223; Rechenschaft zu geben,
  Bleib im Dunkeln unerfahren,
  Mag von Tag zu Tage leben.
簡單地中譯為:
不識三千年者,僅是渾噩度日。
我還有一些不瞭解的地方。請問:(1) 主句的動詞為什麼用bleib而不是bleibt?(2) 渾噩為什麼是im Dunkeln而不是im Dunkel?(3) Mag von Tag zu Tage leben裏的第一個Tag不加e,第二個Tag卻加e,為什麼?(4) 中文要如何翻譯 'Mag von Tag zu Tage leben'?

我的德語程度也不高啦!很難抓住這首詩裡的細部內涵,所以我只能試著去意譯,到底能譯得幾分準,我也不知道。你問的這個問題可能都得要唸Germanistik的人才能回答好。

其實我覺得詩是最難翻譯的,因為這不光是有些詞彙所能傳達出來的聯想、情感無法透過另一個語言翻譯,
而且有時候其會為了配合詩的韻律而增刪某些子音或母音,寫出一些不合文法規則或慣用法的句子。問題是,有時候這需要有點德語的語感才能分辨得出來,否則文法分析半天也搞不出所以然。既然是訴諸語感,有很多德國人根本就說不清為什麼詩人要這樣寫,所以在沒碰到專家的解釋之前,只能自己用猜的了......

我試著就你所提的文句來分析看看,至於是否分析的對,我不敢保證,肯定問題不少,你就姑且聽之。

(1)「用bleib,而不是bleibt」除了是在語氣上採用較為委婉的動詞 Konjunktiv I 之外,應該還有考慮到詩的韻律,因為不加個「t」唸起來比較有力;

(2)使用「Dunkeln」的效果在於它是動詞名詞化,故比「Dunkel」更有動感;

(3)第二個「Tag」加「e」除了是為了保持母音數跟上一詩句對稱外,也因為表示複數而讓人有一種更強烈的「一天天下去」的感覺;

(4)「Mag」作為助動詞「m&#246;gen」的第一人稱單數,但是也有表達虛擬現在式的推測性意含,故跟上一詩句也很配。字典裏說「von Tag zu Tag」有「每天、天天」的意思,片語「Tage leben」則有「過日子」的意思,我在翻譯時把這幾個意思連在一起看,認為「Mag von Tag zu Tage leben」是婉轉指稱人只是在一天天過日子而已。

4. Sprache引用本章最後一句話說的好:
這三個謎團就是三條交織進行的軸線,其將會在後面的章節裡彼此穿插呈現,一個帶出另一個來。
請問在第二個謎團((2)信裡面提到的那兩個困難的問題)裏的兩個問題(Wer bist Du?與Woher kommt die Welt?)之間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問題喔!換Zusehn也來說說看自己的意見吧!

[ 本帖最後由 Sprache 於 2007-1-7 13:39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2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2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1-7 15:04:48 | 顯示全部樓層
不行!不行!我剛剛才偷偷匯了100德台幣送給Zusehn,讓他多買點衣服穿。怎麼可以讓他自己貼個圖就了事?<br />
<br />
[<i> 本帖最後由 Sprache 於 2007-1-7 15:28 編輯 </i>]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07-8-25 07:01 編輯 ]
 樓主| 發表於 2007-1-7 15:37:30 | 顯示全部樓層
要不要換成柏拉圖的照片?<br />
......我說的不是古希臘的那個柏拉圖,<br />
而是下面這兩個柏拉圖....<img src="images/smilies/titter.gif" smilieid="9" border="0" alt="" /><br />
女歌手 <a href="http://www.karinplato.com/" target="_blank">Karin Plato</a><br />
女演員 <a href="http://www.sitcomsonline.com/danaplato.html" target="_blank">Dana Plato</a><br />
<br />
[<i> 本帖最後由 Sprache 於 2007-1-7 17:01 編輯 </i>]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07-8-25 07:01 編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5 收起 理由
immanuel + 5 Sprache,I服了You,連這個都找的到...:p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1-8 16:33:43 | 顯示全部樓層
也就是說,當人開始意識到自己,開始問自己是誰時,他也會發現自己是身在世界中,意識到世界的存在,從而也想去問世界從何而來的。<br />
immanuel的意思是這樣嗎?

[ 本文最後由 immanuel 於 2007-8-25 07:02 編輯 ]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4-19 14: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