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標題:
龍應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下)
[打印本頁]
作者:
medea
時間:
2007-5-19 15:36
標題:
龍應台: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下)
袁偉時說,教科書不能罔顧史實,不能讚美暴力,不能教下一代中國人對自己狂熱,對外人仇視。這樣的認知,錦濤先生,在我們這裡,叫做「常識」。在北京,竟然是違反「主流意識形態」的入罪之論。那麼能不能請您告訴我這個
台灣
人民,您的主流意識形態是什麼?
(chinesenewsnet.com)
哪一個是你真實的面孔?
(chinesenewsnet.com)
我們暫且不管大陸的知識份子和一般人民讀者怎麼看這「冰點」事件,但是我很願意和您分享像我這樣一個
台灣
的知識份子的感受。至於龍應台這樣思維的人在
台灣
有沒有代表性,有沒有影響力,您自己判斷。
我對中國大陸有著深切厚重的情感,來自命運血緣,歷史傳統,更來自語言文化。在
台灣
生長,我同時發展出與這一條「家國認同」情感線平行並重的執著,那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對人道的堅持,而從這種尊重和堅持衍生出其他的基本價值:譬如主張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譬如對貧富不均的不能接受,對國家暴力的絕不容忍,對統治者的絕不信任,譬如對知識的敬重,對庶民的體恤,對異議的寬容,對謊言的鄙視……
這一條我稱之為「價值認同」的理性線。當「家國認同」的情感線和「價值認同」的理性線相互衝突時,我如何取捨?毫無猶豫,我選擇後者。二十年前,我曾經寫「野火」和國民黨那個「家國」對抗;李登輝當政時,我曾經為文批判他的虛偽與狹隘;陳水扁不公不義,又迫使我執筆徹底抵抗。所以您如果鬧不清我究竟是「統派」或是「獨派」,不妨這樣試試:
台灣
和大陸,哪邊符合我的「價值認同」,就是我的「家國」。哪邊違背我的「價值認同」,就是我離之棄之抵抗之的對象。如果兩邊都符合我的「價值認同」,那就開始討論統一吧。所以,我是統派還是獨派呢?
(chinesenewsnet.com)
以這樣的價值結構來看今天「冰點」事件,您說我這個
台灣
人看見什麼?
(chinesenewsnet.com)
我看見這個我懷有深切厚重情感的「血緣家國」,是一個踐踏我所有「價值認同」的國度:
(chinesenewsnet.com)
它,把真理當謊言,把謊言當真理,而且把這樣的顛倒制度化。
它,把獨立的知識份子當奴才使用,把奴性的知識份子當家僕使用,把奴才當
──
啊,它把鞭子、戒尺和鑰匙,交到奴才的手裡。
(chinesenewsnet.com)
它面對西方是一個臉孔,面對日本是另一個臉孔,面對
台灣
是一個臉孔,面對自己,又是一個臉孔。
(chinesenewsnet.com)
它面對別人的歷史持一個標準,它面對自己的歷史時
──
錯了,它根本不面對。它選擇背對自己的歷史。
(chinesenewsnet.com)
它擁抱神話,創造假象,恐懼真相。他最怕的,顯然是它自己。
(chinesenewsnet.com)
……
(chinesenewsnet.com)
您,還要我繼續說下去嗎?
(chinesenewsnet.com)
請說服我
(chinesenewsnet.com)
我真正想說的是,錦濤先生,作為一個
台灣
人,我實在不在乎團團和圓圓來不來
台北
,雖然熊貓可愛得令人融化。但是我這樣的
台灣
人可真在乎「冰點」的安危,就像很多、很多香港人真在乎程翔那個被逮捕的記者的安危。如果中國的「價值認同」是由一群手持鞭子、戒尺和鑰匙的奴才在壟斷它的解釋和執行,而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是被打擊、戒律、監控的對象,請問,我們談統一的起點理由究竟是什麼呢?而我對中國的情感還是有條件的,
台灣
還有很多熱愛、深愛、無條件地執著地愛中國那片深厚土地的人
──
您又用什麼東西去跟他談統一,而他不致被人嘲笑、咒罵呢?
(chinesenewsnet.com)
重點不在團團和圓圓,您知道嗎?重點也從來就不在民進黨,您明白嗎?
(chinesenewsnet.com)
重點就在「冰點」這樣具體而微的事情上,因為,說穿了,錦濤先生,您容不容許媒體獨立,您尊不尊重知識份子,您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歷史,以什麼手段去對待人民,每一個最細小的決定,都繫在「文明」這兩個字上頭。經歷過野蠻,我們不得不在乎文明。
(chinesenewsnet.com)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我願意誠懇傾聽。
作者:
lugacamera
時間:
2007-5-19 20:11
星期一傳給班上的對岸同學看看
很好奇會有什麼反應:skQ44pc:
作者:
Lisa
時間:
2007-5-19 20:19
lugacamera,
那你一定要記得告訴我他們的反應喔! 我超想知道.....
Lisa
作者:
lugacamera
時間:
2007-5-27 20:39
上週將這篇文章給了對岸的同學看
回來報告
【這人的文筆不錯,但不了解中國】
是她的結論
課後我們有稍微討論一下
但都沒什麼重點也沒有劍拔弩張的氣氛
可能跟我們不擅長製造衝突有關^^"
完畢:slA12z5:
作者:
chuck
時間:
2007-5-27 20:48
彼此都不了解彼此
彼此都用自己的想像來框住對方
這或許才是最大的問題
作者:
漢堡老實人
時間:
2007-5-27 21:15
這種理性的對話值得鼓勵。。。
多進行這種對話,對大家的彼此了解有好處。
歡迎光臨 德國台灣同學會 (https://www.taiwanische-studentenvereine.com/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