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8-1-22 18:29:3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由 ccs19782003 於 2008-1-22 13:57 發表
且亞歷山大離開時也有留下一些希臘部將在當地屯墾, 並建立了大夏(Bactria)和安息(Parthia)兩個王朝. 這範圍約是在印度西北部, 包含現在的阿富汗的一部分.
大夏和安息這兩個希臘人後裔建立的王國...
這段說法不完全正確, 會讓人誤認為這兩個民族是希臘人之後.
大夏是伊朗語族, 所以講的是自己的語言, 接近波斯語的方言. 這個民族本來是處於波斯帝國之下, 亞歷山大把波斯瓦解後, 打到印度打不下去了, 班師回朝卻異死他鄉, 後來就進入所謂的王位爭奪之戰, 德文叫Diadochenkämpfe. Diadochen是希臘文, 是Nachfolger之意. 而導致的結果是亞歷山大帝國被分為好幾塊, 各方佔領.
你說的沒錯, 亞歷山大離開時, 是留了許多軍人在大夏管理, 但並不是建立王朝, 而是後來各方佔領之後, 屬於Seleukos所建立的Seleukidenreich. 不過後來大夏總督(Satrap) Diodotos率眾脫離, 建立(希臘-)大夏帝國.
安息也是伊朗語族, 在Arsakes的帶領下, 脫離Seleukidenreich, 建立Arsakes王朝.
他們都是受到希臘文化強烈的影響.
另外, 所謂文字的源頭是指: 通常兩個民族如果所說的語言有相似之處, 而經研究比較後, 發現這個兩個語言真的有很大的關係, 那我們可以推定這兩個民族有極大的可能性來自同一個祖先, 是同一個語族. 依照這個理論, 世界上就有許多不同的語族. 而印歐語族(或我們所謂的印歐語系)就代表他們來自一個共同的祖先. 也就是說印度民族(以今天的印度而言只有一部份), 或者完整的名稱"印度伊朗民族"跟今天歐洲大部份的人都是來自同一個祖先.
(印度伊朗民族也就是所謂的印度雅利安人, 而雅利安這個名稱則被希特勒拿去亂用!)
而印度人跟大部份的歐洲人有關係也是到十八世紀末及十九世紀初才被發現及研究出來.
簡單一個例子: 父親
德文: Vater
英文: father
拉丁文: pater
古希臘文: pater
梵文: pitar
經由不斷的比較及語音規則的驗證, 這些都來自同一個源頭, 所以他們的相似也不是偶然的.
而所謂的文化交流, 則會產生"借字"的情況, 例如德文及英文的互相影響: downloaden, Kindergarten...等.

[ 本文最後由 marspooh 於 2008-1-22 20:30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