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6101|回復: 42

《蘇菲的世界》網路讀書會3--中世紀到洛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21 20:59:41 | 顯示全部樓層
PS. Buddha是梵文,在中文翻譯中又有「浮圖」、「浮屠」等翻譯,其涵義是「覺者」、「覺」、「知者」等等。Sakyamuni也是梵文 ...



亂入一下~~
Buddha這個字來自梵文的字根bhud: "erwachen". Buddha則是衍生出來的名詞, 意為"Erwachter, Erleuchteter".
而梵文這個字根又可推回到原始印歐語的字根*bheudh-, 意為"wach werden, aufmerksam werden".
而德文字bieten也是來自這個原始字根, 最早的意思為"sich bewusst werden, zum Bewusstsein kommen".
這個字如何轉換到今天的含義, 不是很清楚.
當然這個字根也包含相關衍生出的字darbieten, verbieten, gebieten...等, 以及名詞Gebot, Gebiet, Verbot...等.

所以bieten跟Buddha有遠親關係

亂入完畢~~

評分

參與人數 6現金 +35 短評 +1 收起 理由
ccs19782003 + 10 喔喔喔~堡主蒞臨指導 !
jeanie + 5 哇,感謝堡主開釋啊!
renemcc + 5 感謝分享
primay + 10 堡主發功了,加分~~
Charlotte + 1 堡主說文解字篇出現了: )
immanuel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8-1-22 18:29:3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由 ccs19782003 於 2008-1-22 13:57 發表
且亞歷山大離開時也有留下一些希臘部將在當地屯墾, 並建立了大夏(Bactria)和安息(Parthia)兩個王朝. 這範圍約是在印度西北部, 包含現在的阿富汗的一部分.

大夏和安息這兩個希臘人後裔建立的王國...



這段說法不完全正確, 會讓人誤認為這兩個民族是希臘人之後.

大夏是伊朗語族, 所以講的是自己的語言, 接近波斯語的方言. 這個民族本來是處於波斯帝國之下, 亞歷山大把波斯瓦解後, 打到印度打不下去了, 班師回朝卻異死他鄉, 後來就進入所謂的王位爭奪之戰, 德文叫Diadochenkämpfe. Diadochen是希臘文, 是Nachfolger之意. 而導致的結果是亞歷山大帝國被分為好幾塊, 各方佔領.
你說的沒錯, 亞歷山大離開時, 是留了許多軍人在大夏管理, 但並不是建立王朝, 而是後來各方佔領之後, 屬於Seleukos所建立的Seleukidenreich. 不過後來大夏總督(Satrap) Diodotos率眾脫離, 建立(希臘-)大夏帝國.
安息也是伊朗語族, 在Arsakes的帶領下, 脫離Seleukidenreich, 建立Arsakes王朝.
他們都是受到希臘文化強烈的影響.

另外, 所謂文字的源頭是指: 通常兩個民族如果所說的語言有相似之處, 而經研究比較後, 發現這個兩個語言真的有很大的關係, 那我們可以推定這兩個民族有極大的可能性來自同一個祖先, 是同一個語族. 依照這個理論, 世界上就有許多不同的語族. 而印歐語族(或我們所謂的印歐語系)就代表他們來自一個共同的祖先. 也就是說印度民族(以今天的印度而言只有一部份), 或者完整的名稱"印度伊朗民族"跟今天歐洲大部份的人都是來自同一個祖先.
(印度伊朗民族也就是所謂的印度雅利安人, 而雅利安這個名稱則被希特勒拿去亂用!)
而印度人跟大部份的歐洲人有關係也是到十八世紀末及十九世紀初才被發現及研究出來.
簡單一個例子: 父親
德文:         Vater
英文:         father
拉丁文:      pater
古希臘文:  pater
梵文:         pitar
經由不斷的比較及語音規則的驗證, 這些都來自同一個源頭, 所以他們的相似也不是偶然的.

而所謂的文化交流, 則會產生"借字"的情況, 例如德文及英文的互相影響: downloaden, Kindergarten...等.



[ 本文最後由 marspooh 於 2008-1-22 20:30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5現金 +52 短評 +1 收起 理由
wang.hurh + 10 精品文章
zia + 2 感謝分享
Charlotte + 10 好詳細的解釋^^
primay + 5 堡主好in阿,最後五分給你~~
ccs19782003 + 25 + 1 你除了希臘文還學過梵文阿?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8-1-23 01:11:04 | 顯示全部樓層
ccs19782003           2008-1-22 19:25          評論          +1           你除了希臘文還學過梵文阿?


幹我們這一行的,

什麼都要學一點:sZV29Zw:

評分

參與人數 1短評 +1 收起 理由
ccs19782003 + 1 嘻嘻~幹我們這行的也是, 我要向你看齊啦XD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8-1-25 17: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由 ccs19782003 於 2008-1-22 13:57 發表
後來漸漸接受了佛教, 但依然依照希臘文化的習慣打造雕像. 這開啟了首先以雕像佛像這一藝術形式來表現印度的佛教信仰.

這發展形成了西北印度的犍陀羅(Gandhāra)藝術, 也就是希臘風格的印度佛教藝術(高鼻大眼薄衣). 佛教本身本來並無雕像佛像, 僅以法輪, 菩提樹等物來代表佛陀, 所以我們可以說, 早期佛像是希臘文化影響下的產物, 並非來自印度文化本身. 是以亞歷山大的入侵, 重要的是在藝術上的影響...



一直忘了要問.
這一段滿有趣的!!!
我之前也有聽過相關的說法.
中文有相關完整介紹的書嗎??? 還是任何介紹佛教藝術相關的書籍都會有講?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5-9-25 20: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