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426|回復: 19

馬丁路德時代的德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5-4 09: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prache 於 4/5/2007 00:51 發表

話說我之前曾聽過一個說法,
名詞的Dativ格在古德文裡也是有變化的,
而這個在現代德文裡大部分都已經消失了,
我在看Kant的文章時發現其還有保留一些,
到了現在則只有在一些慣用法裡才會看到一點痕跡。

我雖然相信這個Dativ變格說法是合理的,
不過我不知道這個演變是什麼時候的事,
所以也不知道該找哪個時期的德語研究資料去求證。


現在有些德漢字典在前面附錄介紹名詞變化的時候會分強弱與混合變化,
以我們學現代德文的眼光看起來似乎多餘,不過其實這也是有跡可循的。
ahd 的部分可能要銅鞋來解釋,
至於 mhd 的 Flexionen 讓我來舉例好了。

以下這是強變化 starke Deklination
1.Maskulina





Sg.Pl.
Sg.Pl.
Nom.tactage
gastgeste
Gen.tagestage
gastesgeste
Dat.tagetagen
gastegesten
Akk.tactage
gastgeste

tac 就是我們現在習見的 Tag,當時人已經注意到德語中 Auslautverhärtung 的現象,

所以把他們說的也照實寫出來了。


2.Neutra





Sg.Pl.
Sg.Pl.
Nom.wortwort
lamplember
Gen.wortesworte
lambeslember(e)
Dat.worteworten
lambelember(e)n
Akk.wortwort
lamplember

lamp 是我們現在講的 Lamm,
m 和 p 都是 bilabial 雙唇音,
兩個雙唇音強碰所以要犧牲掉其中一個,p 的發音在時光演變中就慢慢消失了,
像上一組的情況一樣,語言反映文字,既然 p 沒有存在感那就乾脆不要寫它。
現在英文當中 dumb, climb 的 b 不發音也是一樣的情形。


3.Feminina





Sg.Pl.
Sg.Pl.
Nom.êreêre
kraftkrefte
Gen.êreêren
krefte/kraftkrefte
Dat.êreêren
krefte/kraftkreften
Akk.êreêre
kraftkrefte

原來 Kraft 的複數以前是 krefte 而不是 Kräfte。XD



Schwache Deklination 就簡單多了,不論性別與數量,除了 Nominativ Sg. 之外在字尾都加個 -en 就是了:


MaskulinumFemininum
Neutrum
Sg.




Nom.bote
zunge
herze
Gen.boten
zungen
herzen
Dat.boten
zungen
herzen
Akk.boten
zungen
herze






Pl.




Nom.boten
zungen
herzen
Gen.boten
zungen
herzen
Dat.boten
zungen
herzen
Akk.boten
zungen
herzen






Neutral Akk. Sg. 是唯一的例外。
(表格歪掉所以再修一遍…)


[ 本帖最後由 indigo 於 2007-5-6 10:13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5參與度 +21 收起 理由
layin1 + 2 感謝分享
primay + 4 長智慧!
chengyang + 5 感謝分享
marspooh + 5 感謝分享
Sprache + 5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5-5 09:22:1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marspooh 於 5/5/2007 01:21 發表

Nom. u. Akk.:  tag                                  Pl. Nom. u. Akk.: taga
Gen.:               tag-es (-as)                          Gen.:              tag-o
Dat.:               tag-e (-o)                              Dat.:             tag-um (-om, -un, -on)
Instrumental:   tag-u (-o)  


原來德文也曾經有類似拉丁文中 Ablativ 那樣的格位嘛。XD

其實我回文是想要大離題,嘿嘿。
昨晚在電視中看到一個柏林人講了非常明顯的 "Ike...habe..."
想到銅鞋前兩天提到德文統一前各地有不同的方言,
不過現在手邊沒有課本,只能就網路上找到的資料大概提一提了。

講到德語的源頭就不能不提 zweite oder deutsche Lautverschiebung
這是將德語、或者說 Althochdeutsch 與其他日爾曼語系分離出來的決定性演變。
2. LV 開始的時間可以追溯到西元五世紀初期,
大致是由現今德國西南部一帶開始慢慢往東與北擴散的現象,
整個德國南部都受到 2. LV 的影響,不過愈往北影響就愈低而且變化愈少,
越過德國中部之後--大致是以 Düsseldorf 西南邊的 Benrath 為界--差不多就是後來所稱 Niederdeutsch 的天下,
所以這條叫做 Benrather Linie 也通常被當作是 Mitteldeutsch 和 Niederdeutsch 的界線。

(老師當時還故意說,在 Benrather Linie 以南或以北只是標記出語言發展的現象,絕對沒有地位高下之分!
 全班都笑了,大家都知道  Köln 和  Düsseldorf 的感情很差…)

2. LV 的變化主要是在三個無聲 Plosive(中文是叫破裂音嗎?)p, t, k 上面,例如:
 p > pf 在 Anlaut:peper (Nd., Niderdeutsch),  Pfeffer; Vgl. pepper (Eng.)
 p > f 在母音後面:slapen (Nd.), schlafen; Vgl. sleep,或是 ship 和 Schiff
 t > s 在母音後面:dat, wat 與 das, was
 k > x:ik 與 ich(在柏林周圍也有一條 ik-ich Linie);maken 與 machen
 其他的上面連結都有,我就不抄了。XD

結果呢,這邊變一變那邊變一變,變到後來整個德國的 Mundarten 就變的很多采多姿,像這樣
北方的變化較少,中南部的方言的差異相形之下較大,
所以後人在閱讀 12,13 世紀 mittelhochdeutsch 的文學時比較能從文字中推斷作者的來源與生平。

以下完完全全是題外話。
某位 NRW 背景的同學認為 Plattdeutsch 是德國境內最難的方言,
我剛剛在找圖時發現這個:2. Lautverschiebung auf Plattdeutsch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來挑戰一下。XDD

[ 本帖最後由 indigo 於 2007-5-5 10:54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4參與度 +15 短評 +1 收起 理由
marspooh + 5 感謝分享
chengyang + 5 感謝分享
Sprache + 5 感謝分享
primay + 1 我覺得不要看字還比較能懂些...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5-6 09:11:4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marspooh 於 5/5/2007 21:35 發表

妳應該要講的是starke或schwache Deklination吧!
要注意!
Flexion是Deklination+Konjugation的總稱!


哈哈,因為我原來參考的網頁真的就寫 Flexion,
當時畫表格畫得如火如荼,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可是也沒多管。
謝謝指正啦。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5-9-17 19: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