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同學會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533|回復: 14

[07年會延伸討論] 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4-17 10:24: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看到一篇2005年討論武禁的文章

轉載給大家參考


red[/hr]

歐盟取消對中武器禁運之評估 (Taiwan News 綜合週刊)                          

中國政府在2003年10月13日發表『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詳細闡述了中國對歐盟的政策目標,以及未來5年的合作措施。在五大關係面向當中,軍事方面的著墨雖然字數有限,但對台海的安全與穩定卻有極大的影響;北京方面強調,「保持中歐高層軍事交往,逐步完善和發展戰略安全磋商機制,擴大軍隊專業團組交流,增加軍官培訓和防務研討交流。歐盟應早日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為拓寬中歐軍工軍技合作掃清障礙。」由此可知,在揭示中國的對歐政策目標之後,持續施壓或遊說歐盟國家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勢將成為北京對歐外交工作的重點。

中國近年來除了從俄羅斯進口大批裝備,也積極研發各種彈道飛彈和傳統武器,雖然標榜是自力生產,但是從戰艦的引擎、武器系統,到戰鬥機的雷達、發動機,許多關鍵零組件還是要仰賴先進國家出售或授權生產,否則中國製的武器性能難以提升,這也是中國這麼在乎歐盟是否解除武器禁運的原因。

今年一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法國,慶祝中法建交四十週年以及中國年的活動,而促使法國反對台灣三二0公投,是胡錦濤該行的重要任務,而在訪問行程的頭一天,就獲得席哈克的正面回應,胡錦濤隨即在演說中與以感謝。除了台灣問題之外,軍售議題也是胡錦濤該行的重要任務,法國外長維拉平即公開表示,目前應該是解除禁令的時候,儘管仍有些如丹麥、瑞典、荷蘭等國持相反的看法。

另外在今年五月初,歐盟完成歷史性東擴的第一時間,中國總理溫家寶就到達歐洲五國進行訪問,時間上這當然不是巧合,而是一種刻意的安排。目的是要突顯中國對新歐盟的重視,同時也是希望藉此來提升中國跟歐盟之間的實質經貿和戰略關係。中國大陸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而歐盟則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因此,未來中歐之間的經貿關係會因為東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當然是中國方面相當關心的。但除了政治以及經貿關係上的強化之外,溫家寶該行的另一項重要議題,就是希望歐盟能取消對中國的軍售禁令。溫家寶在出發到歐洲之前,接受歐洲媒體採訪時就表示,歐盟對中國的武器出口禁令早已不合時宜,所以應該儘快取消。

1989年中國發生天安門事件後,歐盟開始禁止對中國出口武器作為制裁。不過近年來,中國不斷對歐盟國家施壓,使得這項禁令開始出現鬆動。在今年五月一號歐盟東擴之前,中國就透過法國等歐盟國家,試圖通過取消禁令的案子,但最後並沒有成功。而如今歐盟東擴後新加入十個國家,勢必會使得中國要遊說更多的國家,才有希望達成解禁的目標。但問題是,新加入歐盟的這十個國家,大部份都是與美國的關係很好的,而我們知道美國是堅決反對歐盟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因此歐盟的東擴勢必增加中國要成功遊說的困難度。然而,美國是否能持續影響所謂的新歐洲,以制衡部份舊歐洲國家取消禁運的嘗試,歐盟內部情勢的發展又如何,值得吾人密切注意。

歐盟各國雖然願意解除這項禁令,但前題是中國人權問題必須先改善,台海安全議題並非歐盟各國關心的重點,也非解除禁令的主要考量。比利時方面即表示,要讓歐盟對此問題採取積極態度,中國是否儘速批准通過(聯合國)政治權利公約是重要指標。然而美國方面所關切的,除了中國的人權問題之外,更以東亞戰略平衡可能失去平衡為理由,強力反對歐盟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運。

基本上,目前歐洲國家當中,推動取消禁運案最努力的國家,乃是法國與德國。在1993年9月,德國政府提出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新亞洲政策。簡單來說,在德國政府的眼中,中國就幾乎是它整個亞洲政策的全部,也因此改善對中關係,便成了德國亞洲政策的中心,而取消對中軍售限制,便成了必須移開的絆腳石。中德雙方的國防部長,更從2001開始,進行了互訪的活動,為兩國的軍事交流帶來重要的動力。此外,英國方面近來似乎也出現了動搖,根據英國泰晤士報的報導,英國準備和德國法國站在同一陣線,支持歐盟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英國政府則是強調,會在同意解除禁運之前,要求中國改善人權狀況。

然而就算歐盟最終可能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但一些歐洲國家的武器系統,也有美國製的科技產品,加上歐洲和美國之間軍事科技交流頻繁,要出售給中國必須得到美國同意,這也是美國能阻止歐盟的一項籌碼。此外,歐盟東擴之後,美國對於歐盟新成員的影響力較能發揮,也因此確能擁有較多阻撓歐盟取消對中禁運的籌碼。因此,如何結合美國的動作與政策,仍將是我國阻擋歐盟進一步動作的外交重心所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的歐盟國家在考量是否取消禁運時,其重心均置於中國內部的人權狀況,至於台海安全與區域穩定,均不是其評估的重點,此點與美國的考量有極大的不同。因此,如何提出新的論述,強調歐盟對中軍售所造成對台灣人權的傷害,並喚起歐盟國家對此區域和平與安全的關切,此亦應為我政府與民間外交工作的重點。

評分

參與人數 3參與度 +9 收起 理由
waage + 2 精品文章
layin1 + 2 感謝分享
xbio + 5 精品文章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4-17 10:31:54 | 顯示全部樓層
至於台海安全與區域穩定,均不是其評估的重點


也就是說

如果中共想要犯台

歐盟對中的武禁其實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這讓我想起前幾天李敖在國會的軍售案質詢

他大概是說美國智庫估計台灣的軍事實力只能抵擋兩天的中國武力攻擊

而要美國武力馳援至少要有一週到兩週的時間

因此跟美國買武器根本是浪費錢

那天組長談到 中國一直想要武禁解除是為了面子問題

但我覺得似乎沒有這麼單純

大家有其他看法嗎


發表於 2007-4-17 11:52:4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oton 於 2007-4-17 11:31 發表


也就是說

如果中共想要犯台

歐盟對中的武禁其實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如果對面的真想開打,當然武器禁運沒什麼太大的作用.
但是目前武器禁運多多少少可以讓對面的武器不論在製造研發,或是數量上的增加沒這麼快速.

這讓我想起前幾天李敖在國會的軍售案質詢

他大概是說美國智庫估計台灣的軍事實力只能抵擋兩天的中國武力攻擊

而要美國武力馳援至少要有一週到兩週的時間

因此跟美國買武器根本是浪費錢


戰場上,能多撐ㄧ天就多ㄧ天的機會.
我不清楚李敖所謂的浪費是何意思? 是說買了老舊的武器,還是因為要付不合理的高價?
亦或是他老人家覺得趕快投降就算了?

那天組長談到 中國一直想要武禁解除是為了面子問題

但我覺得似乎沒有這麼單純


當然沒這麼單純.但是面子問題是許多可能性之ㄧ.
中國想得到歐盟國家許多尖端科技的武器(原因大家都可以想得到)
以下是來自中國的ㄧ則報導
中國可購買的武器ㄧ覽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5 收起 理由
foton + 5 感謝分享阿

查看全部評分

 樓主| 發表於 2007-4-17 12:16:04 | 顯示全部樓層
幫忙整理中國想購買的武器一覽

  法国的军事卫星和导弹

  德国的坦克

  英国的先进战机

  意大利的军用电子技术

  瑞典的战斗机

  捷克的轻武器和雷达技术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2 收起 理由
Charlotte + 2 感謝整理~~ ^__^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4-17 12:23:09 | 顯示全部樓層
玩過戰略遊戲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

武器配備不足以抵抗敵人時,最直接的處理方式就是添購武器。
假如我現在的防禦值是4點,只能撐過敵人兩天攻擊,(d.h.:每兩點防禦值可抵抗一天的攻擊)
而盟軍只有在第三天才能來支援。
則所有有理性的遊戲者都會知道,
最好是能夠再多花點錢買武器,至少將防禦提高到6點才行;
而不是因為現狀無法撐過兩天,乾脆就束手待斃。
為了買武器以求自衛,情況緊急時,就算是天價也得買下來,
否則下一刻就會被敵人毀滅。
當然,這時敵方往往會想盡辦法不讓你去購買武器,
方法則有很多種,譬如:
斷絕你購買武器的管道、使用反間計以破壞買賣武器交易、阻撓武器運送等等。

這樣的戰略遊戲運作邏輯也可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評分

參與人數 1參與度 +2 收起 理由
Charlotte + 2 替我把想說的清楚完整的說出來了~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4-17 12:23:3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oton 於 2007-4-17 13:16 發表
幫忙整理中國想購買的武器一覽

  法国的军事卫星和导弹

  德国的坦克

  英国的先进战机

  意大利的军用电子技术 ...


他們不是都說自己地大物博嗎
自己不會造武器阿?

還是他們造的武器也跟她們copy的產品一樣
中看不中用
 樓主| 發表於 2007-4-17 12:24:07 | 顯示全部樓層
戰場上,能多撐ㄧ天就多ㄧ天的機會.
我不清楚李敖所謂的 ...


其實我也不太清楚

究竟是軍購後可以撐兩天

還是軍購前只能撐兩天

這裡有新聞報導原文

向來反軍購不遺餘力的無黨籍立委李敖,16日上午援引上個月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報告,指出對岸一旦揮軍犯台,2天內就會攻下,美國軍隊還來不及相救,台灣就淪陷了。他認為台灣花再多錢也是白費,反正不可能打贏,連軍隊都是多餘的。
台灣正展開「漢光23號演習」電腦兵棋推演,美國前太平洋艦隊司令布萊爾上將,率團全程觀察兵棋推演。李敖不甘寂寞,上午在立法院質疑軍購的必要性;他說,台灣反正不可能打贏,連軍隊根本都是多餘的。
李敖指出,美國最新的蘭德報告提到,故總統蔣介石時代,台灣可以抵擋對岸犯台3天,現在只能撐2天。對岸軍隊打過來,台灣的空軍只能守3小時,等不到美國支援,台灣就失守了。
他說,國防部要求通過軍購的前提,並不是台灣可以永遠擋住大陸,而是要擋住兩個星期,接下來美方的援軍就會趕到;但是這個前提其實根本不存在,因為台灣關係法只說美方嚴重關切臺灣的安全,並沒有規定美方非得要出兵幫助台灣不可。
他認為,台灣的實力也撐不到兩個星期,因為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報告,美方的智庫認為,台灣可能在美方援軍趕到前,就已經被佔領。他認為,既然如此,不但軍購不必買,甚至軍隊都不必保留。
李敖指出,2006年11月13日中國潛艦突然浮在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附近,接著美國國會就預警,中共有足夠武力阻擋美國軍事援助台灣;他說,大家要有自知之明,軍購不足阻擋中國犯台,美國也救不了台灣。
發表於 2007-4-17 12:54:16 | 顯示全部樓層
借我岔開話題一下~~

咦...那照李敖的說法...
是不是 敵人只要一攻台
我們就投降了...
反正 也拼不過人家...
搞不好也沒人來救我們?!
:skQ12pc:  

雖然現實是殘酷的...
但..生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
用這種消極的態度去面對一些事情..
總覺得怪怪的...
:sZV29Zw:
發表於 2007-4-17 12:58:5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rimay 於 2007-4-17 13:23 發表


他們不是都說自己地大物博嗎
自己不會造武器阿?

還是他們造的武器也跟她們copy的產品一樣
中看不中用


他們會造阿,不然就沒那麼多飛彈啦~~
之前射下衛星事件和中國太空梭升空,都多少具有"演示"的意味.
不過有時候你知道,copy is right...... und doch schneller....
發表於 2007-4-17 13:28:4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oton 於 2007-4-17 13:24 發表

國防部要求通過軍購的前提,並不是台灣可以永遠擋住大陸,而是要擋住兩個星期,接下來美方的援軍就會趕到;但是這個前提其實根本不存在,因為台灣關係法只說美方嚴重關切臺灣的安全,並沒有規定美方非得要出兵幫助台灣不可。


國際局勢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ㄧ切都是以國家利益為優先.
以後的事情不敢說,至少現階段失去台灣對美國來說並沒有好處.
1.美國當然不希望中國藉由擴大領地,領海來坐實中國威脅論.
2.台灣的地理位置正好位於重要的地點,往下可達東南亞,往上可制住日本韓國.
3.以現今兩岸局勢來說,美國可以從中撈到許多好處(例如兩岸軍備競賽),或是藉由台灣問題多少牽制中國(例如外交上的ㄧ些折衝)
4.美日有所謂的安保條約.當中國動武,即使只是針對台灣,日本當下也是會受到威脅的

他所謂的"前提不存在"是很有疑問的.再說,現在外交上,很多事情可做不能說,美國就真的有心要協防也不會明文寫在上面吧!

評分

參與人數 2參與度 +10 收起 理由
foton + 5 感謝分享
layin1 + 5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07-4-17 19: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Charlotte 於 2007-4-17 13:58 發表


他們會造阿,不然就沒那麼多飛彈啦~~
之前射下衛星事件和中國太空梭升空,都多少具有"演示"的意味.
不過有時候你知道,copy is right...... und doch schneller....


是啊!

買武器,是直接提升戰力的好方法!

再加上,買武器的本身,不光是買到武器,還會買到相關設施(如:電腦系統、射控裝備、大小配件...等等),

所以,如果昂貴的付出,是有代價的話,當然是值得的啊!

相對的,從中可以學習到的,真的就是整個系統了!

也就是說,整套系統就會被慢慢的學習了...
 樓主| 發表於 2007-4-17 19:40:4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Charlotte 於 2007-4-17 14:28 發表


國際局勢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ㄧ切都是以國家利益為優先.
以後的事情不敢說,至少現階段失去台灣對美國來說並沒有好處.
1.美國當然不希望中國藉由擴大領地,領海來坐實中國威脅論.
2.台灣的 ...


恩恩 我很同意

個人是覺得 武器是要買

但不是當凱子 一大把一大把銀子往外送

或變成政治酬庸

外交是要做

但也不是灑錢  變成金錢外交

小國要在大國中生存真的很不容易

加上我們還是別人不承認的小國

所以要自立自強囉

上次忘了誰說過

台灣其實也有武器外銷

那就是子彈 台灣的子彈品質很好

所以國外訂單很多

但自己國防部反而都買不起

但我自己沒有查證過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忘了哪個條款還是約定裡有說 台灣不可以發展核武

但其實我們早就有發展核武的實力

好了 我的問題是

為啥 北韓跟伊朗的核武讓大家都如此害怕?
發表於 2007-4-17 21: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忘了哪個條款還是約定裡有說 台灣不可以發展核武

但其實我們早就有發展核武的實力

好了 我的問題是

為啥 北韓跟伊朗的核武讓大家都如此害怕?



臺灣的確很早以前就幾乎要發展出核武,
但是被美國早一步發現...
我們政府又一直是很依賴美國,
人家說我們不能繼續做,我們也只好乖乖聽話
伊朗跟北韓就不一樣了,
美國把這兩個國家列入「流氓國家」之列,
伊朗才不管什麼聯合國安理會或者其他國際組織發動的制裁,
北韓勒,也不管之前六方會談自己跟人家談那麼久做出的協定,
對內繼續發展核武,對外繼續緩兵或呼愣,
他們不在乎違反國際法,
也不用看美國臉色...
將來會做出什麼事,誰也不知道囉∼
 樓主| 發表於 2007-4-18 10:5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轉載兩篇關於核武的文章給大家參考


red[/hr]

北韓核武問題與政權未來--以地緣政治的角度來分析
01/01/2003         作者        吳志中  

一、 新時代的核武秩序與世界地緣政治結構的改變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世界危機的重心也由歐洲轉到亞洲來。亞洲雖然是國際社會裡唯一曾經遭受到核武轟炸攻擊的地區(1945年日本),韓戰時期的麥克阿瑟將軍更是1945年以來唯一曾經公開要求使用核子武器的軍事將領,然而整個現代核武戰略的思想與運用以致於限制都是因應在歐洲地區北約與華沙公約組織五十年來的衝突而誕生的。

人類最接近全面核戰衝突的時候應屬1962年10月的古巴危機之時。當時,美國與蘇聯兩個核武強權為了古巴的核子飛彈佈署問題幾乎爆發全面核武戰爭。隨後,美蘇兩強驚覺到全面核子戰爭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從1963年起整個國際體系隨即進入低盪時代(La Détente)。而美蘇兩強權更逐漸體認到,核子武器必須在強權的掌控之下。所謂由美國(1945)、蘇聯(1949)、英國(1952)、法國(1960)、中國(1964)所組成的五強核子俱樂部因而誕生。國際社會也因此進入一個所謂核武秩序時代。

二十世紀的核武秩序由兩個支柱所構成第一為禁止核武擴散;第二為核武威嚇的管理。關於第一個支柱方面,在華盛頓、莫斯科與倫敦的主導之下,核武強權及53個非核國家共同於1968年簽訂禁止核子擴散條約(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NPT)。NPT隨即成功的演化成一個禁止核擴散國際建制Nonproliferation Regime,由全世界各國簽約加入。截至2003年為止,只有7個國家正式被承認為核武國家(美、俄、英、法、中、印度、巴基斯坦),加上非正式的以色列。其他,被懷疑擁有核武的國家分別為北韓、伊朗、利比亞與伊拉克。其中伊拉克已經於剛剛結束的美伊戰爭裡被美國與英國解除武裝,因此,目前僅剩3個國家有違反核武擴散的可能性。

至於第二枝柱核武威嚇的管理方面,則是比較有關於美蘇兩強所累積的核武數量。其內容包含限制戰略武器談判SALT/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alks條約(1972與1979),戰略武器裁減談判START/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alks(1991與1993),莫斯科核武條約(用來取代未被俄羅斯Duma國會通過的START II 條約,2002),ABM條約以及保證互相摧毀MAD機制。

然而,1990年代冷戰的結束不僅完結了兩極超強的國際政治體系,但是也同時給當時的核武秩序帶來嚴重的衝擊。印度與巴基斯坦正式成為核武俱樂部正式的成員,但是同時也有些國家逐漸放棄其核武計畫如同巴西與阿根廷。烏克蘭在獲得一些財物支援的保證之後,也同意撤除其領土上前蘇聯的核武。然而,伊朗、利比亞、伊拉克與北韓則認為核武的擁有不僅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同時也可以對鄰國及國際社會要求經濟援助以作為放棄的交換。而身為冷戰後21世紀唯一超強的美國當然無法接受這樣的國際政治勒索,更認為這樣的舉動已經威脅到其所辛苦建立的美國和平世紀(Pax Americana)。因此,美國不僅使用『邪惡軸心』來控訴這些試圖發展核武的國家,更實質使用武力於2003年除掉伊拉克的海珊政權。所以,北韓核武危機所挑戰的正是這個由美國所主導的國際新秩序,也因此才顯得如此危機重重,並且引起國際社會的嚴重關切。

二、 朝鮮半島核武化對國際政經安全局勢的衝擊

此外,在核武新秩序逐漸形成的過程當中,世界政治與經濟權力重心的重新分配也促使核武問題更加複雜化。冷戰之後的新核武國家,印度與巴基斯坦都是亞洲國家。而同時持續擁有發展計畫的北韓與伊朗及伊拉克也是亞洲國家。在同時,從日本、四小龍、ASEAN各國及中國高度的經濟發展,也使得世界經貿繁榮的重要火車頭逐漸以亞洲為中心,尤其是東亞地區。因此,北韓發展核武所造成的區域動盪,很不可避免的引來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日本及中國的極大關注。

就世界經貿因素而言,東亞地區的國民生產總毛額佔有世界總產值從1960的17.9%成長到2000年的34%,幾乎快成長了一倍。此外, 2001年北美洲與亞太地區的貿易量(6520億美元)已經大大的超越了北美洲與歐洲之間的貿易量(4590億美元);歐洲與亞太地區的經貿關係(4770億美元)也超越了歐洲與北美洲的經貿關係。因此,東亞地區的穩定平衡與世界的經貿繁榮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這也可以部分解釋美國之所以遲遲不願意與北韓正面衝突攤牌的原因。而周邊國家日本、韓國、中國、台灣、ASEAN以和平解決,不願意破壞區域穩定的危機管理共識也很高。但是,也因為北韓看準這樣的國際環境局勢,因此得以很成功的(就目前為止)獲得其所要的國際焦點及國際援助。

三、 北韓政權的未來發展與東北亞地緣政治平衡

北韓政權的未來生存與發展目前有四個關鍵點:第一是其國內統治權的鞏固;第二是國際社會,尤其是美日對其核武政策的容忍度;第三是北韓與中國的關係;第四則是北韓與南韓之間的關係。

(1)就國內統治權的鞏固層面:

北韓是目前世界上少數仍然堅持共產制度的國家,但同時又有別於越南與古巴、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北韓由於對周邊國家有極大的不信任,因此採取閉關自守的獨立自主與孤立政策(Self-reliance and isolation)。除此之外,更建立互相矛盾的共產王朝,由金正日於1994年繼承父親金日成的國家領導位置。共產制度的貧窮,極權政治的腐敗,孤立政策的封閉都成為這個政權乃至於國家生存的潛在危機。再加上連年飢荒與國際制裁所造成的物資缺乏,北韓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制度都深深的成為其未來生存發展的重大隱憂。

(2)就國際社會的壓力層面:

北韓因為其國內的政經問題及對外的強烈不信任,不僅培養國防重兵以維護國內政權的穩定及嚇阻國外的干預政策,並且採取『戰爭邊緣戰略』,希望獲得國際社會的能源糧食援助、美國的不侵犯保證,以爭取最大的國家利益。北韓因此於1993年拒絕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查核,並且退出NPT,進而引爆了這十年的朝鮮半島核武危機。

1994年,美國與北韓在瑞士日內瓦達成「核子架構協議」(The Agreed Framework)。北韓同意凍結其核武發展計劃,並且重新加入NPT,以換取由美國主導的多國「朝鮮半島能源組織(Korean Peninsula Ener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簡稱 KEDO)」協助北韓建造兩座輕水式反應爐發電廠,已解決北韓的能源問題。發電廠的建造經費由美、日、南韓和歐盟共同負擔,而且在反應爐完工前,由 KEDO每年供應50萬噸燃料油,作為替代能源及發電之用。而朝鮮半島半島的穩定就是暫時以日內瓦協議架構、KEDO及Perry Process所形成的美日南韓三國對北韓問題的共同協調機制(TCOG)而得以達成。

然而,1998年北韓試射大蒲洞飛彈,再度引起日本與國際社會的高度緊張。2002年10月,美國衛星偵測到北韓鄰近俄羅斯邊境清津地方建有發展核子武器的重水工廠。北韓隨即於12月驅逐IAEA的檢查人員,並且於2003年1月再度宣布退出NPT。而美國為了對北韓施壓,則停止KEDO援助北韓的機制,近來,更加強對金正日政權的壓力。其最明顯的就是發動對伊拉克戰爭剷除海珊政權,以表明美國是玩真的。而北韓政權終於態度開始有些軟化,於 2003年8月宣布接受國際六方會談(北韓與美、日、南韓、中、俄),共同討論朝鮮半島的非核化問題。

在與國際社會互動的層次上,由於北韓的『戰爭邊緣戰略』,使得其與美國政府常常處於戰爭邊緣的臨界狀態。1993年,克林頓政府就幾乎出兵北韓,而當今小布希政府更是將朝鮮半島視為非常嚴重的危機管理議題。金正日政權若沒有處理好,就可能步上海珊政權的後路。


red[/hr]

伊朗核武問題 專家:比北韓棘手
 中央社�紐約二十六日專電


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的反核擴散問題專家沙摩爾指出,目前世界上核武擴散問題,最受關注的是北韓及伊朗,伊朗的核武發展雖然目前不及北韓,但處理伊朗的問題卻比北韓更棘手。沙摩爾二十六日在外交關係協會向外籍記者簡報時指出,伊朗是圍繞在貧窮國家中資源豐富的國家,不同於貧窮的北韓。如果伊朗繼續發展核武,對於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是莫大威脅。
 
他表示,美國、英國、法國及德國都希望經濟及政治的制裁能迫使伊朗放棄發展核武。聯合國安理會在三月二十四日以一致贊成的表決結果,通過了進一步制裁伊朗的一七四七號決議案。決議案內容包括禁止伊朗武器輸出及凍結與核導彈研發有關人員及機構的資產,並呼籲所有國家及國際金融機構除了人道有關的用途不再承諾予伊朗政府捐款、金援及優惠貸款。伊朗外長莫塔基二十四日在安理會發言中表示,這項決議是非法、毫無必要及無理的行動,想藉此脅迫伊朗在其合法合理的需要上退卻,即使是最嚴厲的政治和經濟制裁或是其他威脅都太軟弱了。
 
沙摩爾指出,一七四七號決議案如果在六十天內未能迫使伊朗讓步,可能安理會還需要再通過更嚴厲的制裁案。然而,安理會的成員當中,僅僅美國和伊朗之間沒有任何利益的瓜葛。中國是伊朗主要的武器供應國、俄羅斯與伊朗之間有和平用途核子科技合作,而歐洲國家與伊朗的經貿關係甚深。尋求加緊對伊朗施壓的國際共識並不容易。就美國而言,伊朗問題不只是布希政府的問題。沙摩爾認為,未來任何人擔任美國總統都必須承接這個問題,因為伊朗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
 
北韓在二月十三日簽署了六方會談協定,准許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檢查員重返北韓,並且承諾在六十天內關閉主要核反應爐,以換取其急需的五萬噸原油。沙摩爾指出,布希政府二月間對北韓政策的轉圜,也是認知到不可能在短期內達到美國要求北韓放棄所有核子技術發展的期望。能達成二月間的協議,至少可降低區域性的緊張,讓南韓及日本不至於因北韓的威脅而認為有必要發展核武。
 
2007/03/27 19:40
發表於 2007-4-18 11:07:4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foton 於 2007-4-17 20:40 發表

小國要在大國中生存真的很不容易

加上我們還是別人不承認的小國


就是因為我們是別人不承認的國家,所以才會有眾多外交上的困境和限制.
別人ㄧ句"ㄧ中政策"就打死了.
不是說金錢外交就好,但是在現實的情況下也是ㄧ種算是好用的手段.
有錢能使鬼推磨,看在錢的份上,什麼原則政策通通可以有"例外"啦.
別人會因為你的"所求",而對你"有所取",費用還可能越來越高,是ㄧ種惡性循環.
但是總比什麼都不做,等著默默被吃掉,或是只能困守島上變成隱形國國民可能要來的好.

德國台灣同學會論壇

GMT+1, 2024-11-7 06: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